戲院的未來

尹天仇
Jun 17, 2022

你有多久沒有去過戲院 ? 還是已經沒有再去的意欲?

因 《壯志凌雲:獨行俠》(Top Gun: Maverick) 上映坊間引起一陣搶票的熱潮, 特別是 Imax, 4DX / MX4D 等等更是搶購一空,大家都喜歡說: 這套電影需要到戲院看呀, 大場面, 大製作之類。

但是問題來了, 電影不是應該在戲院看嗎? 為什麼到戲院看電影這些平常事突然變了城中熱話?

互聯網上的串流平台早已更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,不論新舊優劣長短的影片各適其適任君選擇,觀影方式亦由電影院的大螢幕變成手提電話的七吋小螢幕之中。坦白言我並不認同這習慣,但見車廂內人人也是如此,只有接受世界的轉變。

這兩年的疫情可以說是整個轉變的催化劑,戲院關閉令新片上映無期,片商唯有把影片同步放到自家的串流平台去獲取利益,對觀眾而言當然是百利而無一害,價錢平,可自選影片的速度等等,況且一套入門家庭影院只需二千多元,足以令普通觀眾就如置身影院一樣。以上種種只是苦了院商令他們失去收入,也令觀眾植下不需要再去戲院的種子。就算現在演變成新片上映後最快45天日在串流平台上架,依然是打消觀眾入場的意欲,突然之間,電影和電影院,彷彿已經沒有了必然關係。

這個轉變令市場兩極化, 劇情和愛情類等中小型製作, 變得累難以吸引觀眾入場, 大場面大製作的動作電影則仿然大收入旺場,除此之外入場只會餘下戲迷和按特定題材的小眾。在此情況下戲院的旺淡對比情況將會更加明顯,這也解釋了《壯志凌雲:獨行俠》為何票房大賣,Imax, 4DX / MX4D 等等一票難求,我一年先一場一次,當然精心挑選最佳, 最合心水的戲院來欣賞電影,就算再等幾個星期都依然願意。或許這是近來坊間稱起的詞彙 : 「儀式感」。

「儀式感」這詞從可而來已經不得而知,我覺得認真一點對待事情,重視個中的細節,就是這個意思。簡單如約朋友晚飯,由訂檯開始,早五至十分鐘到場,更甚至預備話題等等,這些一點一點小事加起來便成為尊重的感覺。情況如同戲院看電影一樣,不似家中有其他事情騷擾,在專注的環境下你自然不會拿起手機,對電影內容會了解更多。

我很慶幸自己在戲院觀賞了《奇異女俠玩救宇宙》(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),雖然不是上億元的大製作,只是中小型的科幻電影,但當中的情節,內容,節奏,以及當中的理論,絕對需要一個適當的空間去思考,在家欣賞必然大打折扣。對我來說戲院就是一個精神時間屋,可以完全放鬆自己的心神,走進別人的故事,享受光影之旅。

戲院其實也在轉型當中,改播經典電影,直播海外演唱會等等,我覺得也是無可厚非,世界在變,如果不跟上步伐,自然被世界淘汰。

戲院的未來仍然是個問號,我們經歷過由大戲院變成數間組成的迷你戲院,時光會否倒流令大戲院,大螢幕再成主導?無論如何,珍惜可以入場的機會,珍惜戲院獨有的「儀式感」。

後記

今年看了幾部大片,始終都是《奇異女俠玩救宇宙》(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)最得我心,一個發生美國的華人家庭故事,不想劇透下只想說有很多出奇不意的點子,過程十分有趣,誠意向大家推介。

--

--